“說句實在話,我真的希望壞人死絕”
這是我在就昨天發(fā)生在江西上饒的刺殺案件后,問了一個媽媽關(guān)于校園霸凌的感想后,她給我的答復。
?文 | 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
2019年5月10日,在江西上饒第五小學內(nèi)發(fā)生了一起刺殺案。據(jù)調(diào)查,行兇者是學生家長王某,當時直接沖進教室,打斷了正在上課的老師和學生,持水果刀刺傷了10歲的男孩,后經(jīng)緊急送往醫(yī)院搶救無效死亡。
根據(jù)該校其他家長描述,王某的女兒曾多次被死者長期霸凌,因此王某一直希望能夠和死者家長溝通,而學校老師已經(jīng)著手在解決這件事了,并且10號早上邀請雙方父母來學校面談解決此事,但死者家長并未來到學校,這才導致了悲劇的發(fā)生。
該消息經(jīng)警方通報,瞬間引起了網(wǎng)友們的熱議,在微博底下留言自己的親身經(jīng)歷,原來校園霸凌從來都不是個案。
1.校園霸凌其實就在我們身邊
近年來,校園霸凌事件可謂層出不窮,只是很多時候“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”。讓孩子能在學校安心讀書本應(yīng)是一種基本的保障,對于一些孩子來說,卻成為一個大難題。現(xiàn)在,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這個問題,確實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。
校園霸凌有多常見呢?我們在微博上做了調(diào)查,發(fā)現(xiàn)有被霸凌經(jīng)歷的人不占少數(shù)。校園欺凌內(nèi)容多樣,主要分為兩種——“身體傷害型”和“精神侮辱型”。前者因為危害顯而易見,更容易引起大家的關(guān)注,后者則是一種隱形的傷害,常常會被大家忽略。
最容易被辨識的肢體霸凌,直接甩嘴巴子,甚至打老師:
肉眼看不到傷口,但是對心理傷害極大的言語霸凌:
以及最常見卻最容易被人忽視的關(guān)系霸凌:
還有在學校里大開黃腔甚至對異性動手動腳的性霸凌:
在“校園霸凌”現(xiàn)象愈來愈受到關(guān)注的同時,孩子們也從各種管道知道這個“名詞”,然而學習到這個名詞并不意味著充分了解霸凌本質(zhì),反而容易成為輕易標簽孩子、定義沖突事件的另一種有色眼光。
在《孩子與惡》一書中,作者特別將“霸凌”獨立出來討論,他認為“孩子有關(guān)‘惡的體驗’學習嚴重不足,無法從其他手足或同學間了解該有的限度,大人監(jiān)視的目光須臾不離,很多孩子被當成所謂的好孩子來養(yǎng)育,被遷入固定的規(guī)格里。
面對內(nèi)心不斷涌出的力量無法分辨,便失去分寸,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做這種事,停不下來。”
這些“惡”在團體生活里的展現(xiàn),很可能就是開玩笑、惡作劇、口舌之爭、吵架甚至是比較嚴重的沖突。這些“惡”當然有可能演變成霸凌事件,但在尚未演變成霸凌的過程里,正是孩子需要大人協(xié)助之處。
若我們只想一味“消除”霸凌而畏懼任何沖突,那么只會讓孩子失去學習與這世界拿捏距離的機會,最終導致霸凌地下化,或是轉(zhuǎn)型為各類的隱性霸凌。
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,孩子在學校被欺負,可能會導致抑郁、焦慮和大量缺課,這已經(jīng)成為一種社會問題。如何解決校園霸凌,一直是讓教育者頭疼的難題。
而就這一次發(fā)生的惡性案件來說,最主要的是,里面的家長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,帶刀進入學校把霸凌者刺死的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悲劇型以暴制暴。
2.以暴制暴,好還是不好?
一方面,國內(nèi)的學校霸凌程度遠超過想象;另一方面,由于缺乏研究和案例,很多家長和老師對霸凌的認識和應(yīng)對方式過于表面化。我們的在荷蘭的專欄作者魏蔻蔻,就曾經(jīng)分享過關(guān)于孩子遭遇霸凌的時候,家長處理的七大誤區(qū),其中就包括,到底要不要”以暴制暴“:
誤區(qū)一
“孩子被霸凌
可以教孩子使用武器反擊”
以暴制暴的方式,很多都是教孩子要用兇器,包括,刀、磚、硫酸這類危險系數(shù)極高的兇器。
根據(jù)歐美孩子校內(nèi)被霸凌的數(shù)據(jù)來看,超過85%的受害者致傷,致殘,致死事件,是發(fā)生在受害者使用武器反擊時,武器被施霸者奪取后,反過來傷害被霸凌者造成的。
這些武器包括:刀、玻璃瓶、棍棒、金屬器皿、石塊,筆、書包、皮帶,等等。可見,使用武器成功反擊的狀況,只占很小的比例。
以暴制暴,有其復雜性和危險性分級,容易誤傷,并不是像有的家長,認為打回來、動用武器殺傷或威脅他人那么理所應(yīng)當?shù)?,要慎重?/p>
霸凌事件,切忌以受害者的家長憑著憤怒和心疼,用“原始腦”的情緒驅(qū)使來做處理和應(yīng)對。若沒有合理計劃,和對暴力及其引火燒身危險性的認識,而認為“兔子急了就要咬人”,猝不及防造成幾個家庭的悲劇,就太令人痛心了。
還有,家長僅是簡單對孩子說:“他們打你,你就打回去!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,人若犯我,我必犯人!”—— 這時常會事與愿違。
因為孩子在實際狀況中,并不能保證當下出手反擊,他們會因為自己無力反抗或是沒有做到父母的要求,而感到羞愧和增加挫敗感。甚至會從此對受到欺負的事情緘口不言,不再尋求幫助。一些被霸凌孩子的自殺悲劇就是這樣釀成的。
所以,處理這類事件,不能過于單一絕對,而是要多跟孩子交流,傾聽,耐心理解孩子的敏感和脆弱。
誤區(qū)二
“孩子霸道,總比被人欺負好”
并非霸道的孩子就會遠離霸凌和暴力傷害。相反,有暴力傾向的孩子,會誘發(fā)他人的暴力反噬,也非常容易被同學排擠和遭受冷暴力,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長同樣不利。
誤區(qū)三
“校園霸凌,并不是普遍現(xiàn)象”
不少中國家長和老師,認為校園霸凌只是少數(shù),不是普遍現(xiàn)象;他們覺得小孩子能有多殘酷呢,無需危言聳聽。
在本文開頭所展示的那些微博截圖中,看到已經(jīng)身為成年人的網(wǎng)友,在談到兒時遭受的霸凌經(jīng)歷和現(xiàn)在目睹的校園霸凌而無處申訴。這些現(xiàn)象,包括在歐美霸凌中有的語言侵犯、外號譏笑、愚弄嘲諷,冷暴力排斥、肢體暴力。
誤區(qū)四
“女孩子不會是霸凌實施者
男孩子不會被女孩子霸凌”
據(jù)國外的霸凌案例顯示,校園內(nèi)女孩子實施的霸凌事件,高于男孩子實施的霸凌。甚至,女孩子領(lǐng)導的霸凌,其持久性、羞辱和暴力程度、復雜性和殘酷度均高于男孩子間的霸凌。
大家一定要意識到,女孩子,同樣可能是霸凌的實施者。而孩子間的欺負,不是小事!想想那個被霸凌的女孩子,每次經(jīng)歷如此身心摧殘的幾個小時,會是多么漫長,生不如死??!如果她是你的女兒,你的親人,你心里會認為這是小事而過得去嗎?
誤區(qū)五
“孩子間打打鬧鬧是常態(tài)
長大了就好了”
認為孩子之間的打鬧不用那么大驚小怪,長大了懂事了就好了。其實,兒時受到霸凌,如果沒有走出來,長大后重復受到霸凌的事件層出不窮。成人間職場上的霸凌也很多見。
更多的時候,大家高估了受害者的反抗性,以為“農(nóng)奴振臂一呼,轉(zhuǎn)眼就能翻身做主人”。
可是,弱和強之間的轉(zhuǎn)換,哪能一蹴而就,站起來的過程真的很艱難,要有長期準備,也要知道中間會有反復
誤區(qū)六
“孩子受到霸凌,會說出來求助”
孩子大多數(shù)時候,在受到霸凌時,不會說出來,主動求助!
因為,幼小的孩子,對遭受的不愉快待遇,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不公平的。他們對傷害的理解和界定感還不強,不會訴說或是認為應(yīng)該求助。
如果孩子沒告訴家里被霸凌的情況,千萬不要焦急地指責:你怎么不跟我們家長說呢?也不要簡單地講:你如果受到欺負了,一定記得要告訴我們!這兩種說法都很難讓孩子敞開心扉。
誤區(qū)七
“老師和家長不會造成霸凌”
老師和家長應(yīng)該是校園霸凌的阻止者,孩子的支持者。但很遺憾,有時,老師和家長有意無意間,恰恰就是霸凌的直接或間接造成者。
比如,某個學生在老師視線范圍消失了一個課時,老師都沒有主動詢問原因和去尋找,而孩子在這段期間,無論是自愿呆在某個地方或是被他人關(guān)在某個地方,都是老師的失職,這就是校園霸凌的隱患。
有些老師的行為舉止本身就有暴力成分,這也會導致學生學樣而去欺負他人。比如,老師對待某些學生的言語若輕蔑,諷刺,胡亂指責甚至體罰,都會導致其他同學對這位同學的不尊重和嘲笑,誘發(fā)校園霸凌。
最后分享一個TED演講視頻,演講的主人公Joseph Romero,他在15歲時被霸凌過,因此對霸凌深有體會,演講中他就提出了一些做法,希望能解決這個問題,并鼓勵被霸凌的學生勇敢面對。
《改變你對校園霸凌的看法》
Change the Way You See Bullying
(點擊視頻即可查看)
同時也希望家長們在引導孩子的時候,無論是被霸凌者,還是施加霸凌的人,都能夠給予關(guān)注,并從中引導,盡早走出陰影,并樹立信心,更加熱愛地區(qū)擁抱生活。
話題互動 | 關(guān)于校園霸凌中,”以暴制暴“你是贊同還是反對的?為什么?請把您的答案寫在文末”寫留言“處,與大家分享您的觀點。
入群享福利丨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,加入少年商學院國際教育家長群,每周可獲取影單書單、公開課與世界名校學習資源等資源福利,最近分享的資源包括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、《12部高分傳記電影》、BBC自然紀錄片等。感興趣的家長抓緊時間進群!?
要發(fā)表評論,您必須先登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