砸4300萬送女兒進斯坦福是一種什么心理?

砸4300萬送女兒進斯坦福是一種什么心理?

文 | 孫郁東

少年商學院美國特約撰稿人

讓世界成為孩子的課堂

“愛拼才會贏”是華人的信條。凡事愛爭第一,最后榜單不夠用了。這不,“美國名校入學行賄榜”,冠亞軍都是華人。這兩天,美國一些主流媒體披露了“行賄冠軍”的身份。

砸4300萬送女兒進斯坦福是一種什么心理?

(圖為紐約時報剛剛的報道,為了隱私,我們對圖片進行了馬賽克處理)

涉事學生名叫趙雨思(Yusi Zhao),其父親是山東步長制藥董事長趙濤。趙家向中介支付了650萬美金(約4300萬元人民幣)用以行賄。通過被包裝為帆船運動員,趙雨思得以在2017年春天入讀斯坦福大學。日前斯坦福發(fā)表聲明稱,趙雨思已于2019年3月被開除。

事情一出,網(wǎng)友們驚呼:真土豪也!因為榜單上的亞軍,“只”花了120萬美金(約800萬元人民幣)就把女兒送進了耶魯!趙家的花費是人家的5倍以上!

 

1.三管齊下被起底

事件持續(xù)發(fā)酵

這個事件現(xiàn)在正在發(fā)酵中。趙家正在被起底。方向至少有三:

方向一是,趙雨思被挖出,當年她拿到斯坦福錄取通知書后,在國內(nèi)一個直播平臺上做過一次“炫耀性直播”,自詡為“美國高考狀元”。分享內(nèi)容鮮有干貨,喋喋不休只為強調(diào)“夢想”——“堅定目標,努力拼搏,夢想一定會實現(xiàn)?!?/p>

砸4300萬送女兒進斯坦福是一種什么心理?

(圖為當時宣傳海報)

方向二是,趙雨思的父親——步長制藥董事長兼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趙濤被起底。趙濤53歲,入了新加坡籍。他通過兩家公司,共持有A股上市公司步長制藥超過49%的股份。在2018年的胡潤百富榜上,趙家以320億元的身家,位居第82位。

 

在起底過程中,1992年,26歲的趙濤和父親趙步長到新加坡參加學術(shù)研討會時,趙濤現(xiàn)場針灸表演,“20分鐘讓癱瘓6年的前病人神奇般站起來”,于是被冠以“中國神醫(yī)”稱號的故事,又被挖起。

 

方向三是,步長制藥正在被起底。在此之前,其藥品頻頻就被曝出質(zhì)量問題,甚至在2017年被媒體評為“十大失望之藥”。

從2016年底上市后一年內(nèi),業(yè)績下滑股價暴跌,相對于最高值時,市值蒸發(fā)700億。引人注目的是,這一年里,步長制藥的研發(fā)費用只占營收的3.7%,而場宣傳和推廣費用占營收的48.8%。

 

2.歇斯底里者的背水一戰(zhàn)

 

事情還在發(fā)酵中。今天想和大家探討的是,趙家砸4300多萬,送女兒進斯坦福,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心理?不要只說是土豪心理,不同時代不同時點土豪心理也各有不同。

砸4300萬送女兒進斯坦福是一種什么心理?

答案是:歇斯底里心理。

德國有本暢銷半個世紀的心理學讀物,名叫《直面內(nèi)心的恐懼:分裂、憂郁、強迫、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》,作者是弗里茲?李曼。為什么我們有時候會莫名害怕,在人群中也會覺得不安全,獲得了夢寐以求的財富后依然焦慮萬分?李曼從四種人格,抽絲剝繭,尋找答案。

 

歇斯底里人格:

1、?追求離心力,討厭傳統(tǒng)、束縛和既定的規(guī)律,隨時臣服于外在的引誘和內(nèi)心的呼喊,責任、義務和前后一致是他們最大的恐懼。

2、?好奇心強烈,愛沖動,追求刺激、沒有原則,不理性,沒有計劃和明確的目標,喜歡冒險。

3、?通常熱情洋溢,任性、口不擇言、不想后果,不負責任,易怒,脆弱,不喜歡倫理道德邏輯等。

中國網(wǎng)在2013年發(fā)表的一篇文章里,這樣描述趙濤:小時候思維活躍,靈感頻發(fā),敢做常人不敢做的事情。初二的時候他學了物理,利用物理的光電磁波,自己學著做電鈴之類的東西……學生時代的趙濤品學兼優(yōu),大學攻讀西醫(yī)臨床專業(yè),后又跟隨父母親研究中醫(yī)藥和針灸治療心腦血管病。

 

3.中國富豪的“荷爾蒙4.0”

 

在我看來,一方向正如李曼所言,原生性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重大,歇斯底里人格者“依賴父母,習慣被寵愛,不能良好地認知自己與外在世界”。這類人喜歡為虛榮心而戰(zhàn),常常不假思維就出手,侵略性較強。

砸4300萬送女兒進斯坦福是一種什么心理?

另一方面,就像“工業(yè)4.0”一樣,趙濤的行為也將中國富豪“荷爾蒙4.0”的特點推向極致。

我總結(jié)的中國富豪“荷爾蒙4.0”的基本特征如下:

 

1.0年代:中國富豪有著極強的嗅覺,關(guān)注創(chuàng)業(yè)創(chuàng)富的契機,野蠻生長;

2.0年代:他們財富快速積累后,二八定律明顯,強悍者更加關(guān)注資本運作,以及經(jīng)營好政商關(guān)系;

3.0時代:他們開始追求個人愛好、精神發(fā)展與幸福指數(shù),離婚者劇增;

4.0時代:他們的心思多為子女的國際化教育,上歐美名校成為心理圖騰之一。

 

可以預見的是,趙濤花4300萬送女兒進斯坦福事宜,從短期來說,將使得美國人對中國學生留學申請的審查和評定更加嚴苛。甚至對于中國富豪向美國大學巨額捐贈行為,都會一改過去“積極思維”的模式,進行動機和背景調(diào)查。

砸4300萬送女兒進斯坦福是一種什么心理?

還記得某位中國著名地產(chǎn)企業(yè)家夫婦,先后分別向哈佛和耶魯各捐贈1500萬美金嗎,他們的兒子和趙雨思同年,也是2017年高中畢業(yè)的,“還好”沒有進哈佛和耶魯,否則又要被各種“民意”評判了。

 

而從長期來說,趙濤式丑聞的影響倒是正向的——這些個事件的示范效應,但得更多中國家庭明白,面對孩子進入歐美名校,比臨時抱佛腳、巨資造簡歷靠譜的是:從小開始,在國內(nèi)讀書開始,從日常學習與課外活動開始,真正關(guān)注孩子的興趣發(fā)展,領導力,同理心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,讓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人,這才是國際化教育的本質(zhì),“積跬步以至千里”。而這樣做,并不需要花大錢(當然也是相比4300萬而言)。

砸4300萬送女兒進斯坦福是一種什么心理?

4.趙女“成年沒成人”

斯坦福新生教務長猶言在耳

 

趙濤事件中,客觀來說,其實女兒趙雨思也是父親拔苗助長行為的“受害者”。她當然應該被斯坦福開除,不管行賄行為對她進入斯坦福起到多大作用,造假就是信用問題,不得含糊。

我想說的是,從趙雨思兩年前在直播平臺自詡“美國高考狀元”的炫耀行為來看,她受家庭教育的影響至深,虛榮心同樣爆棚,用一句比較恰當?shù)脑拋碚f,那就是——成年但沒成人。

砸4300萬送女兒進斯坦福是一種什么心理?

有一本同名暢銷書就叫《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》,作者名叫Julie Lythcott-Haims,她曾任斯坦福大學新生教務長及本科生顧問十多年(嗯,又是斯坦福),并獲得了斯坦福大學的最高獎——丁克斯皮爾獎(Dinkeslpiel Award)。

砸4300萬送女兒進斯坦福是一種什么心理?

她十多年研究成千上萬的斯坦福新生案例,發(fā)現(xiàn)即使這里是世界名校,但太多學生特別是亞裔學生“高分低能”,情商較低,特別是——抗挫力太差。

美國人在這方面,其實也好不到哪里去,她自己開玩笑說:

很多像我這樣生活在斯坦福社區(qū)的父母,一旦聽說大學重視諸如毅力和韌性之類的能力,就會想著去發(fā)起一個體驗夏令營,而不是認真審視在孩子的童年時期,我們有哪些做法剝奪了他們自然養(yǎng)成這些特質(zhì)的機會。

Julie在這本書里語重心長地說:

我們剝奪了孩子拼搏和學會堅持的機會,一心想讓他們在各個方面都成第一名,然后盛贊他們的優(yōu)秀,這是好心辦壞事的典型。也許我們沒有意識到“保護”孩子,不讓他們遭受挫折和失敗,結(jié)果可能反而害了他們。

 

一句話概括來說,擁有抗挫力就是有說這話的能力:“我還好。我可以選擇解決這個問題,或者另外想個辦法,或者決定那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。我還是我,我依然被愛著,生活會繼續(xù)?!?/strong>

 

“今天,父母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孩子的課業(yè)成績、課外活動和錄取結(jié)果上,而不重視他們是什么樣的人。

每個人都希望真實的自己受到珍視,人的價值不是來自成績,而是來自我們的性格,也就是我們的善良、慷慨、公允和努力工作的意愿。歸根到底,性格是在沒人看見也沒人評分時,我們怎么做事?!?/strong>

砸4300萬送女兒進斯坦福是一種什么心理?

5.直面內(nèi)心恐懼

如果趙濤和女兒當年提前認識的不是收650萬美金的中介,而是這位斯坦福前新生教務長,不知道事情會不會有所變化呢?

砸4300萬送女兒進斯坦福是一種什么心理?

再回到李曼的歇斯底里型人格分析話題上。別忘了他的暢銷50年的書名叫做《直面內(nèi)心的恐懼》。沒錯,歇斯底里者的頭號防御工程是“先下手為強”;只是,別人看到他的驍勇善戰(zhàn),而不知道這一切皆來自內(nèi)心的恐懼。

 

無論這恐懼來自于階層身份的虛榮,還是來自對自己不能掌握局面的擔心。

 

但無論如何,從某種意義上說,趙雨思是父母“過度養(yǎng)育”的犧牲品。從被發(fā)現(xiàn)造假開始至今,以至將來,她要付出的代價將遠超想象。


入群享福利丨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,加入少年商學院國際教育家長群,每周可獲取影單書單、公開課與世界名校學習資源等資源福利,感興趣的家長抓緊時間進群!?最近分享的資源包括:BBC自然紀錄片、哈佛大學五尺書架經(jīng)典書單、藝術(shù)啟蒙紀錄片等。

砸4300萬送女兒進斯坦福是一種什么心理?

 

發(fā)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