硬核媽媽走遍6國拍攝的高分紀錄片,尋找培養(yǎng)優(yōu)秀孩子的不同方法
學院君說:最近新上映了一部紀錄片《他鄉(xiāng)的童年》,豆瓣評分9.1,影片聚焦在了中國各個階層共同焦慮的話題——教育,由戰(zhàn)地記者周軼君以媽媽的身份探訪6國,解開不同國家關于孩子教育的秘密。
其中我們的國際教育專欄作者,也就是本文的作者李爽參與到了英國部分的拍攝,下面給大家分享她對這部影片的看法以及對各國教育的思考,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(fā),拉至文末可獲取觀看《他鄉(xiāng)的童年》的方式。
去年夏末,在計劃拍系列紀錄片《他鄉(xiāng)的童年》時,周軼君希望尋找“完美的童年,希望看到不同國家不同的教育方式。
她問我,能不能把我理解的英國教育用一句話總結出來。
后來我告訴她,我覺得英國的教育是公民教育,或者說,是文明教育。
當然,英國人假設的前提是,未來合格的英國公民代表的是人類的文明,用英文可能更簡單易懂:civilisation。
圍繞此,體育、藝術、創(chuàng)造力、獨立思考,等等概念才有了落腳之處。
在后來我們繼續(xù)的交談中,我們都同意,日本和英國,一東一西,兩個島國,有太多相像之處。
《他鄉(xiāng)的童年》第一集“在花式‘虐’娃的網(wǎng)紅幼兒園,體驗日本的集體式教育”,周軼君選擇了兩個不同的幼兒園,去為她尋找中的“完美童年”寫下了第一筆日式的答案。
在處處體現(xiàn)日本風格的蓮花幼兒園,孩子們一早起來就會有一個小時的晨練,在3個老師的帶領下,在庭院里做操、跑步、爬竿、玩游戲,而且被鼓勵穿很薄的衣物,還有過60年“裸露上身”的歷史,后來迫于輿論壓力而停止了。
蓮花幼兒園園長說:早晨的時間非常重要,應當充分利用這段時間,調整自己身體的節(jié)奏,去發(fā)散燃燒自己的能量,感受身體中生命的蘇醒。
庭院里到處是跑來跑去孩子們的身影,伴隨著老師鼓勵性大聲而近于喊叫的指導,孩子們回到教室里,還會大聲喊。在室內體操館,老師帶著孩子們喊著一、二、三、四,練習上身起立、跪坐、再起立的“正坐”,就像秋田園長形容的,教孩子們學會氣從丹田而出, 姿態(tài)正確,發(fā)出聲音,“逼”著孩子們?“完全燃燒”。
其實還是挺詫異秋田園長提出的孩子們應該感受到“令人愉悅的疲勞”,同時“竭盡全力激發(fā)自己的可能性”,畢竟,這些都是幼兒園的小朋友,從這么小,就有著半軍事化拉練的鐵血感。
這一點,英國可能比較更松懈一些:體育首先是玩,不同的項目就是不同的玩法;而有體育,就有競賽,從而首先要學習規(guī)則,然后是團隊精神,最終達到在個人的品格塑造方面培養(yǎng)出競爭意識、挑戰(zhàn)自我、承認失敗、甚至能做到為他人的成功喝彩。
這也是為什么越是頂尖的英國私立學校,越重視團體運動的原因。
而日本幼兒園的體育,也非常具有日本的特色,蓮花幼兒園提出的是“集體性”。比如片中提出的“集體共振”這個概念,每個人發(fā)出自己的聲音而不是同一個聲音,這些聲音之間有回應,從而產(chǎn)生共振。幼兒園選擇的“劍道”、大聲喊、集體早操,都是這種個人能融入集體中,但整個集體又是一種同一氣勢的訓練。
周軼君問道:為什么從小要進行這種聲音從丹田出來這種氣勢的訓練,而且要這么多人一起喊? 園長回答:日本是一個講究紀律嚴格的民族,所謂紀律是為了讓社會良好運行下去的規(guī)則,而理想的狀態(tài)是,孩子們主動自發(fā)地去遵守。
也許,秋田園長通過選擇非常傳統(tǒng)的強身健體的形式,把這些理念傳遞了下去。
比如日本國際廣播電臺國際事業(yè)部組長太和田基先生會說:“我有一點擔心在日本學校里學習,個性沒有了。他(兒子)那么小的孩子,有很多選擇,我希望他找到一個自己的未來?!?/span>
比起很日本的蓮花幼兒園,藤幼兒園更有可能像西方國家一樣,給日本小孩子個性發(fā)展的空間。
從幼兒園圓形的設計初衷,是讓所有孩子能夠自由地進出所有的教室和房間;到?jīng)]有接水池的水龍頭、不平的草地,等等,都匠心獨具,展示了設計者和幼兒園在每個細節(jié)上都有著教育理念的依托。
在一棵大樹底下,周軼君與設計師夫婦交談,雖然有很結實的繩網(wǎng)圍繞在樹冠上,但家長們是不是還會擔心小孩子們從樹上掉下來呢?
周軼君感嘆:爬樹,可能是孩子們童年最好的經(jīng)驗之一了。設計師說,這是他們的選擇,不需要強迫他們。周軼君卻記得,她女兒爬樹時,她忍不住喊:下來、下來,小心,小心!很可怕,但實際上什么也沒發(fā)生。
如果藤幼兒園的老師們并不干涉孩子們去爬樹,既不需要鼓勵,也不會阻止,這還真像西方心大的家長們。英國公園、曠野里的中樹和大樹,枝椏上經(jīng)常掛滿大大小小的孩子們,而家長們自由自在地在遠處的草地上野餐、曬太陽。
選擇的自由,還體現(xiàn)在中午的餐桌上。幼兒園里面有的孩子帶飯,更多的孩子是在幼兒園吃,這些孩子們聚在同一張餐桌上,園長加藤積一笑瞇瞇地說:“我們首先均分了食物,每人都有自己的食物,即使是自己最喜歡的食物,也要拿出來一起分,這是公平和分享。”
在孩子們吃飯的時候,“調皮”的園長幾次假裝去搶小朋友的食物,每次都被娃娃們大聲喊著“不”,小手迅速抬起來反擊,園長被嚴拒了,連后來的慢動作偷襲都被發(fā)現(xiàn),一次都沒成功,甚至請求:“給老師稍微嘗嘗味道吧”也不行。
對此,園長說:“這么大的已經(jīng)有了自立的意識,特別是有兄弟姐妹的話,會有爭搶,他們要學會保護自己食物?!?/span>
真是非常均衡的教育,既不是一味的孔融讓梨,也不是溺愛的唯我獨尊。
引導型的教育還體現(xiàn)在細節(jié)的設計上。教室有扇膠皮邊的門不會完全自動合上,而會留一條縫,除非再次很仔細地關上它。而這一條縫,在冬天的時候會有風進來,門邊的孩子就會感到冷,從而又走回來仔細地再次管好。
園長加藤積一解釋:這讓孩子了解做事要做徹底,要把事情做到最后一步?!岸@也正是被稱為“做事嚴謹且漂亮的”——日本的特點。
就像有次與倫敦學術最好的小學校長聊天,她說其實學校里窗臺的高度她都與設計師討論過,因為要適合小孩子往外看,但又不要有任何摔出去或者摔下來的危險,在安全的范圍內給他們最大的自由度。
像所有好的記者一樣,周軼君非常善于傾聽,雖然她其實很有主見,但在采訪時她不加評價,只求真實而客觀地記錄下一切。
《他鄉(xiāng)的童年》日本這一集確實做到了客觀記錄,但窺斑見豹,這兩個理念不同的小幼兒園的教育,是能看到日本這個國家的獨特氣質的。
所以我在想:從我們的教育里,能看到中國什么樣的氣質呢?
很期待周軼君將來能拍6集中國的童年,當然希望最后不得不用那種吸睛標題——無處安放的童年。
非常贊同秋田園長所說的:“幼兒教育不單單是針對兒童的教育,必須把這個問題放在包含了父母、監(jiān)護人、地區(qū)乃至社會等元素組成的大型社會構造中來思考。”“我們也希望大人們能夠成長”。
隨著周軼君走馬日本兩個小小的幼兒園,50分鐘的長度仍然意猶未盡,也更期待她后面對芬蘭、以色列、印度和英國的記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