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快樂教育和素質(zhì)教育都被誤解了?!?/span>
◆?◆?◆
文丨凌太
全文約2700字,閱讀約需5分鐘。
記得我們小時候,成績單就是各門功課期中、期末考試成績,加上老師的評語和自我評價。評語中會有熱愛學習、熱愛勞動、尊敬師長、團結(jié)同學等千年老句,也必然會有希望今后注意什么什么的神轉(zhuǎn)折。發(fā)成績單那一天,全班同學各懷心事、悲喜交集。
話說我的兩個孩子從小上的學校都沒有考試,所以并沒有所謂“成績單”,只有一年三次的“學期報告”?,F(xiàn)在這所小學的學期報告分為“社交與情緒”、“工作習慣”和“課業(yè)學習”三大部分。第三部分課業(yè)學習中又包括了他們現(xiàn)在學的地理科學、生物科學、歷史、語言(英文、中文)、數(shù)學、文化藝術(shù)(美術(shù)、音樂、體育、電腦)這幾部分。
仔細看這份報告,我對于“教育孩子最大的重點應該是什么”有了新的認識,在這種認識下,再思考“選擇怎樣類型的學?!?、“教育投資應落在哪些方面”這些子問題,方向也更清晰。
社交情緒、工作習慣
這才是孩子人生的地基
報告中的每一部分都被詳細分解為十幾至幾十個分項,老師根據(jù)學生的學習進度或掌握程度來評估,打1-5分。然后每一項又都有老師寫的綜述,讓家長對孩子的方方面面既有直觀的了解也有定量的分析。
一般拿到成績單,我會先看綜述。然后,課業(yè)學習的程度看一下,重點看“社交與情緒”和“工作習慣”這兩項。不是說課業(yè)不重要,只是我覺得這兩項才算得上是人生地基。有了地基,蓋樓不難。既然是在打地基的年齡,就得盯著把它打牢。
14項社交情緒+22個工作習慣
大人也汗顏?
在專業(yè)的教育者看來,“社交與情緒”其實是一種技能(skill)。這一項里包括了14項內(nèi)容:
了解他人的需要;
?正確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感受;?
能夠很好地參與團隊工作;
?能夠聽從老師的指令;?
尊重他人;?
尊重教具和環(huán)境;?
良好的教養(yǎng)和禮貌;
?處理不同意見的能力;?
自我控制能力;?
對變化和挑戰(zhàn)的適應能力;?
自信心;?
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的能力;?
耐心對待比自己年齡小的同學;?
領(lǐng)導能力。
?
第二項“工作習慣”里的22個參數(shù),有鮮明的蒙特梭利學校特點,包括:
獨立選擇工作內(nèi)容、能在繁雜的環(huán)境中專心于自己的工作、持續(xù)工作的能力;?
愿意選擇有挑戰(zhàn)性的工作、熱愛工作并為樂趣而工作、以最大努力用心完成工作、對工作要求給予積極正面的回應、記憶的能力;?
按時完成工作、工作時不干擾別人;?
積極參與團隊活動;?
獨立研究和查找信息的能力;?
對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;?
撰寫整潔而有吸引力的報告;?
愿意和比自己小的同學一起工作并教給他們東西;?
會推導意義和結(jié)論、能組織觀點并用自己的語言清晰地表達;?
很好地計劃和利用時間;?
把學到的東西用于新的工作任務;
?堅持記工作筆記;?
自信地在同學面前發(fā)表工作報告;?
能自己安排外出活動。
每次看到他們的學期報告,我都會想:作為一個成年人,這些我做到了嗎?
雖然也是一路“名?!鄙舷聛?,我得說我從小就沒受過這種系統(tǒng)訓練。有些東西倒也潛移默化地學到了,有些是在走出學校后才磕磕絆絆搞明白,有些我至今也不能熟練掌握。而四十歲回頭再看,幾乎上述所有,都是我在人生這個漫長解題過程中需要用到的習慣和技能。只能說,我的孩子們真幸運。
選擇哪種學校
只看它能不能教給孩子完整人格
以前在微博里寫過,妹妹以前班里有一個小角落,有靠墊、小毯子和一些解壓玩具,是專門給生氣和傷心的孩子準備的。生氣時可以來這里靜一靜,給自己一些安慰。
筐里還有一袋卡片,上面畫著“當你生氣時可以做的事情”,可以挑一張自己喜歡的去做,緩解心情。比如深呼吸、把自己的痛苦寫下來、向朋友傾訴、畫畫、唱一首歌、向大人尋求幫助、走開……這些幫助孩子認清和控制自己情緒的好方法,被老師用一個溫暖的方式提供給大家。
妹妹是個天生追求完美的孩子,她的自信心是學校和我們一起幫著建立的。在學校她就像另外一個人,老師問問題總是使勁兒舉手,根本不怕“回答錯”。
哥哥是個好學的兒童,他喜歡學校提供的可以問任何問題、學任何東西、每一天都可以去圖書館查資料的學習氛圍。學的東西也是他們這個年齡既感興趣也能理解的。從來不需要背書。
兩個人都喜歡團隊工作,和同學一起查資料做poster(知識掛圖,PPT的前身),然后在自己班和外班同學們面前做演講和展示(從這個學期開始,哥哥班里開始用PPT做演講了)。
他們每年都會參加學?;蛲瑢W自己組織的慈善活動。記得在北京時全校同學給學校一位重病的保潔阿姨義賣捐款,還給郊區(qū)一位貧困農(nóng)戶捐過一頭牛。來香港以后這種活動更多。孩子們每年組織一次慈善早餐,為貧困人口籌款。早餐所有的食物都是老師帶著大家討論食譜、去超市采購原料,然后一起制作的。
每個班都有班級寵物,由所有同學分工、輪流照顧,包括假期在內(nèi)。哥哥班的倉鼠爸爸和倉鼠媽媽上學期生了四只小倉鼠,舉班歡騰。
經(jīng)常有人問我為什么送孩子去國際/私立學校,而不是公立學校。問的人是想為自己孩子的擇校做參考,我卻覺得很難回答。人各有志。親身經(jīng)歷過觀察過中西方不同的教育理念之后,我只希望下一代能走一條跟我們不一樣的路。
我希望他們受到的教育,最終使他們成為人格完整、三觀端正、有生命力、有學習熱情和能力的幸福的人。在能力范圍內(nèi),哪種教育體系最有可能幫我們一起達成這個目標,就把他們送到哪兒。
被誤解的
“快樂教育”和“素質(zhì)教育”
再多說幾句。經(jīng)常看到人抨擊“快樂教育”和“素質(zhì)教育”。其實我在國外反倒沒有聽到過這樣的口號,不知道概括出這個口號的國人是怎么定義它的內(nèi)涵和外延的。
有些人認為“快樂教育”就是在教育中回避辛苦學習、只求快樂開心,所以堅決要不得;有些人把“素質(zhì)教育”理解成課后上各種才藝課,并由此得出結(jié)論:素質(zhì)教育是有錢人的專利。也有另一個極端的理解是,為了保證快樂教育和素質(zhì)教育,現(xiàn)在課堂上學的知識就要砍掉一些不要學了。
這些真的是誤解和誤導。
西方的老師和家長確實經(jīng)常把“Have fun”掛在嘴上。但,“Have fun”的意思可不是“不需要好好學習、只要快樂就好”,而是老師和家長用啟發(fā)鼓勵的方式,讓孩子們樂于學習、更好地學習。
事實上,國際學校的孩子從小就學習非常多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常識,并且大量閱讀。兩三歲在幼兒園就開始一點點學習生活常識、情緒管理、社會人際規(guī)則和團隊協(xié)作,慢慢為將來成為一個成熟獨立的成人做準備。
他們從小受到專業(yè)教育者的尊重、引導和啟發(fā),確實是懷著快樂和好奇在學習,該學的東西其實一樣不落都學了,甚至比我們學的還要廣泛。而且通過特定方法的訓練,有很強的思辨、研究、合作和表達能力。
如果這就是“快樂教育”、“素質(zhì)教育”的話,我真看不出有什么可反對的。唯一需要討論的是我們做得到做不到。
從一張成績單聊了這許多。因為一個人的成長,有的能從成績單上看出來,有的看不出來。人生就是一個漫長的解題(problem solving)過程, 從小到大一路走一路解決問題:成長、親子、學業(yè)、友誼、愛情、婚姻、職業(yè)、子女、人際、金錢、健康、挑戰(zhàn)、打擊,乃至死亡……甚至你的銀行和廁所管道都要時不常拋一個問題給你。
作為家長,我能做的只是在孩子18歲之前幫他們打一個地基而已,后面的就要靠他們自己了。
打地基的過程也是一個解題的過程,雖然挑戰(zhàn)不斷,但我有信心。因為我能看到樓蓋起來時的樣子,所以可以推算出地基中需要多少種鋼筋。如果有人告訴我:這個地基就是寫著他們考試分數(shù)和高考成績的成績單,那我是絕對不會聽的。因為我們要蓋的,肯定是不一樣的樓。
您的孩子在哪種類型的學校讀書?最注重培養(yǎng)孩子哪方面的品格,歡迎點擊右下“寫留言”參與交流!
作者與授權(quán)
凌太,是一位全職太太,運營有公眾號“凌太來了”。我們已獲得她的授權(quán)并做了編輯整理。未經(jīng)允許,請勿轉(zhuǎn)載。歡迎轉(zhuǎn)發(fā)到朋友圈。
要發(fā)表評論,您必須先登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