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家上世界名校通識課
點擊標題下方“少年商學院”關注
文 | 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
前幾天,我們分享了文章《會演講的孩子永遠不會自卑!10本好書提升表達與自信力》(點擊閱讀詳情),很多家長都留言說:“不知道怎么幫孩子克服怯場”,一位家長的話更讓人印象深刻:
“我兒子私下活潑得很,嘴巴永遠停不下來,但一有陌生人,他就開不了口,班里發(fā)言什么的更是硬傷?,F(xiàn)在學校的課程又很創(chuàng)新啊,很多科目都要求做presentation,小組合作之類的,哎,簡直是要了他的命!”
沒錯,無論是在學校,還是走上職場,孩子首先遇到的考驗,就是表達自己和推銷自己。很多孩子,都有不少好主意,但卻因為怯場、不自信而無法有效表達,這其實非常可惜。
我曾到美國一些小學考察過,切身感受到中西方教育對引導孩子在公眾場合自信表達上的不同。所謂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,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些美國老師常用的訓練,希望能幫助孩子重拾自信、實現(xiàn)能說會道。
“講述你自己”
幫低年級孩子戰(zhàn)勝怯場
走進任意一家美國小學的課室,會看到特別多的勵志海報,貼滿了墻壁:
“課室本來就是一個不斷犯錯、分享笑聲、學會獨立和鍛煉腦力的地方,每個人都很重要!”
“錯誤是被期待的、被尊重的,同時也要接受同學們的檢驗和糾正。”
“你真的很讓人驚喜,也比自己想象中勇敢和強大哦!”
為了提升孩子的自信,老師會把自信力分成4個維度,特別細致,也給了孩子切實可行的指導:
I can express myself freely.我能自由地表達自己。
I take risk and try new challenges.我敢于嘗試新事物并挑戰(zhàn)自己。
I believe that my team can achieve and succeed.我相信我和我的隊員能達到目標和成功
I encourage other people to do well.我鼓勵別人做得更好。
而班里的展示墻,基本都被孩子自己“承包”了,這是一個海報欄,也是每個孩子展示自己的舞臺——課后,孩子們就會忍不住圍觀,特別熱鬧:
接下來,就會有一些小訓練。最常見的,就是“All?about me”(關于我自己)。玩法很簡單,就是先給孩子派發(fā)一張可愛的自我介紹模板,不僅涉及到孩子喜歡的東西,還幫助孩子回憶細節(jié)、學會講述自己的故事——比如,你最開心的時刻是?你對自己的哪件事最自豪,原因是?
以下是簡易版本。有了它,去到任何新的場合,孩子的自我介紹就能更順暢,是打開話匣子的必備“武器”:
拿著這份自我介紹,好戲還在后頭呢——老師會要求孩子們盡可能找平日里交流不多的伙伴,互相講述自己的故事。這樣做的好處是,消除孩子對表達的恐懼——手里拿著稿子呢,再不濟也能照著讀,先做到不掉鏈子、不怯場。
除了介紹自己,孩子們還要進行“Staring Contest(注視比賽)”,?很簡單,就是兩個伙伴面對面坐著,互相盯著對方的眼睛,誰先眨眼就算輸。
跟平時不熟的伙伴說話,還要眼神交流,別提多緊張了!但這是老師的刻意安排——有些孩子因為內(nèi)向害羞而不敢和人打交道,這個方法就是一個很好的訓練機會。孩子不再把自己鎖在角落里,對于社交技能的培養(yǎng)大有裨益。
“針鋒相對”的課堂辯論
高年級孩子自信表達的利器
到了高年級,美國老師對孩子的要求就更高了。我發(fā)現(xiàn),他們無論上什么課,都能與“課堂辯論”扯上關系。
這也難怪,畢竟在美國,辯論可是一項全民運動。上至總統(tǒng)競選,下至小學生的辯論賽,幾乎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辯論俱樂部——去年的哈佛新生調(diào)查還顯示,有20%的同學是“辯論高手”。但究其本質(zhì),辯論不是讓孩子學會吵架,而是知道如何為自己的觀點據(jù)理力爭,從而養(yǎng)成自信表達的好習慣。
在開始辯論之前,老師們還是習慣先掛幾張海報,給孩子熱熱身。比如下面這張,就教會孩子——說出自己的觀點,其實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:
“我有權利去犯錯”、“我有權利得到尊重”、“我有權利說自己不知道”、“我有權利詢問他人的幫助”……
也提醒孩子尊重他人與你的權利是平等的:“他人有權利說自己不明白”、“他人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情緒、觀點和想法……”
接下來重頭戲就開始了。老師先給孩子布置一個小作業(yè)——每人列出兩個有意義的辯題,最好是有爭議的,做一些調(diào)研,寫下支持和反對的理由和證據(jù),然后準備一個發(fā)言。
不得不服,孩子的想法多得很,提出的辯題都非常有意思:
“誰在二次大戰(zhàn)中丟下了原子彈——是美國人還是日本人?”
“紙質(zhì)課本和電子課本,哪個更適用于當今的學生和課堂?”
“是否應該廢除死刑?”
……
接著, 老師從提議中挑選了兩題,將孩子們分成四組,每組4人,指定正反方,然后放手讓小組合作準備資料,最后在課堂上PK,PK后學生和老師都發(fā)表評論,老師判輸贏。
在這個過程中,最值得學習的就是老師的態(tài)度——采取“完全不干預”政策,甚至鼓勵孩子表達與眾不同、特立獨行的觀點。比如說,有一個小組領到了“廢除死刑”的題目,他們組的觀點大概是:死刑是以不人道的方式來懲戒罪犯;死刑的成本比其他判刑更高;死刑是不可逆轉(zhuǎn)的,如果誤判,無形中也成了一種謀殺;沒有證據(jù)說明死刑能有效地阻止罪惡的發(fā)生,等等。
這個過程,我看到一些原本內(nèi)向害羞的孩子,慢慢發(fā)生改變,說話不再是結結巴巴,而是能夠順暢地說完整一段話,表情也自信多了。而且,因為要與別人合作,而打開了自己的心扉,交到了好朋友。
“如果孩子中學之前還不懂辯論,可能真的晚了!”美國老師如是說,這不是夸張,因為辯論對于孩子自信心和口頭表達,實在很有意義,而且做起來也不難,只要有心,隨時都能開始。
“六大法則”提升演講力
從團隊合作走向個人展示
眾所周知,美國的課堂也非常強調(diào)孩子的參與——三天一個presentation,一周一個seminar,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可是家常便飯。如果不掌握一點演講技能,再多好想法,都只能憋在心里,根本無從說起。
不過,我也很懷疑:小學生真的知道怎么演講嗎?會不會太難了?這里的老師,再次用一張海報打破了我的疑慮:
原來,為了讓孩子有章可循,老師早就把美國資深演講專家——帕爾默先生的六大演講法則,繪制成海報了,據(jù)說這是很多中小學的“演講圣經(jīng)”:
1、鎮(zhèn)定——自信滿滿地出場,避免所有分心的行為:
如果孩子是第一次上臺,異常緊張,這兩個小技巧可以借鑒:
其一,緩慢地從1數(shù)到5,重復幾次,每數(shù)一個數(shù)深呼吸一次;
其二,有意識地糾正和控制演講時自己的肢體動作——發(fā)抖、晃來晃去。
2、聲音——把每個字都說得清清楚楚,而且要足夠響亮:
盡量鼓勵孩子保留平時的談話風格,但也需要使用適合聽眾的語氣和音量,不要要求孩子去模仿別人,而是要讓他們了解并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聲音,可以通過錄音來給孩子及時的反饋。
3、熱情——用聲音傳遞你的熱情和感情:
不妨用一個簡單的句子讓孩子感受不同的情緒表達,例如“我不認為你是錯的”這句話,用悲傷的、快樂的、生氣的、高傲的等等不同的狀態(tài)來說,幫助他更好地知道怎么讓聲音和情緒配合。
?
4、眼神交流——要和每位觀眾都有視覺的接觸:
一開始,孩子會覺得這不自然,你可以提醒他兩件事情。
其一,每次演講時,都盡可能注視著更多的觀眾,隨著練習的次數(shù)變多,會有進步。
其二,比起完全記下演講內(nèi)容,能熟悉自己的演講內(nèi)容更好,因為這樣演講時會更加自然,也會更有余力去注視觀眾。
5、肢體語言——注意你的手勢、你的身體、你的面部表情:
這一點要求家長和老師通力合作——帶孩子到公共場合觀察別人是怎樣談話的;在一家餐廳或者咖啡廳、坐在商場里長凳上、或者在公交車上觀察人們說話時的姿態(tài)和動作……幫助孩子找出自己最自然的肢體動作。
6、速度——保持中等的語速,適當用停頓的詞匯并有抑揚頓挫:
試著用不同的演講速度讓內(nèi)容更好地傳達,譬如什么時候需要加快,什么時候需要放慢,在重要的時間點,要利用間歇來引起觀眾的共鳴和反應。
學會這些規(guī)則之后,孩子對怎么進行一次好的演講,大概心中有數(shù)了。不妨幫孩子把原則細化成自己的問題,對自己的表現(xiàn)進行詳細復盤:
1、?我有跟著自己的主題走嗎?
2、?我有沒有看著觀眾呢?
3、?我大聲并清晰地表達了嗎?
4、?我讓自己的手和身體保持鎮(zhèn)定了嗎?
孩子從不缺乏公開表達的能力,只是缺乏好的方法和自信。好在國內(nèi)很多學校,也在慢慢改變,非常重視自信力和表達力的培養(yǎng)。只要我們積極引導,讓孩子掌握這些高效的方法,定會有更好的變化。
特惠福利:從小學到大學,溝通表達皆是必修課。推薦由臺灣金馬獎聲音教練、被譽為“聲音雕塑家”的魏世芬開講的《給孩子的演講藝術課》,讓孩子站在世界級的演講舞臺上亦能做到優(yōu)雅從容。同期還有《給孩子的第一門地球科學課》、《博物館里的藝術鑒賞課:盧浮宮18講》,每門99元,3門僅需199元!?點擊此處,即刻訂閱
要發(fā)表評論,您必須先登錄。